1.关于爱国四字成语及释意
形容爱国的成语
1、楚囊之情:指爱国之情。
2、赤胆忠心:形容十分忠诚。
3、于家为国:为国家为人民。
4、为国尽忠:永远忠诚于国家。
5、为国捐躯:为国家牺牲生命。
6、国而忘家:指为国事而忘其家。
7、护国佑民:扞卫国家,保护人民。
8、国尔忘家:一心为国,不顾家庭。
9、忠肝义胆: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10、忠君报国:忠于君主,报效国家。
11、赴汤蹈火: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12、舍身为国: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
13、富国强兵: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
14、杀身报国:不惜牺牲生命来报答国家。
15、治国安邦: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16、保国安民: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17、以身殉国: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
18、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19、忠心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20、乃心王室:本意是忠于朝廷,后比喻爱国。
21、祖逖之誓:指晋代志士祖逖毅然立誓之事。
22、碧血丹心:形容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烈士。
23、破家为国:为了国家,不惜损毁自己的家庭。
24、见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25、相忍为国: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
26、忧国忘家: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
27、光复旧物:指收复曾被敌人侵占的祖国山河。
28、相忍为国: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
29、济世爱民:指具有治理国家,经世济民的才能。
30、浩气长存:形容一种刚直正大的精神永远长存。
31、毁家纾难: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32、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国家的生存。
33、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34、浩气长存:刚直正大的精神浩然之气永远长存。
35、光荣就义:为正义事业而被敌人残杀就义之日。
2.表示爱国的四字词语
【成语】:爱国一家
【拼音】:ài guó yī jiā
【解释】:凡是热爱祖国的人都不分彼此,看成是一家人。
【成语】:爱国如家
【拼音】:ài guó rú jiā
【解释】:凡是热爱祖国的人都不分彼此,看成是一家人。
【成语】:忠君爱国
【拼音】:zhōng jūn ài guó
【解释】:对君主忠贞,对国家挚爱。
【成语】:赤心报国
【拼音】:chì xīn bào guó
【解释】: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成语】:尽忠报国
【拼音】:jìn zhōng bào guó
【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3.形容祖国的四字词语
国富民安、国泰民安 、国富民强、国富兵强、民殷国富
一、国富民安 [ guó fù mín ān ]
【解释】: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刑法志》:“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译文】:从齐桓公任用管仲开始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二、国泰民安 [ guó tài mín ān ]
【解释】: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自】: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译文】:每年海潮太泛滥,冲击州城,《春秋》醮祭,下诏命令学士院,撰写青词以祈求国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三、国富民强 [ guó fù mín qiáng ]
【解释】: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译文】:民富国强,人民平安世道泰然。
四、国富兵强 [ guó fù bīng qiáng ]
【解释】: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出自】:先秦 韩非《韩非子·定法》:“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
【译文】:因此百姓努力劳作而不休息,追击敌人危险而不退,所以他国国富民强。
五、民殷国富 [ mín yīn guó fù ]
【解释】:殷:殷实,富足;阜:丰富。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出自】:西晋 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译文】:百姓富足国家富足,不知道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