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有什么台词比较有意思
《长安十二时辰》也算是制作非常精良的一部影视剧了,剧中人物台词都很有考究,比较有意思的台词也有很多,下面我粗粗列举几个吧,
1. 元载独坐在十几个肥胖的女人中间出场的时候,有个可爱的小胖女童说:“公子没钱买炭,用人取暖。”元载回道:“你知道什么呀,用东西哪儿有用人舒坦。”初听的时候感觉挺好笑的,后来仔细想的时候,觉得这一段也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实际上用人取暖是一种特别昂贵的方式,在唐朝,只有达官贵人才能消受得了这种福气。而元载只是八品小官,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多败坏了。
2.
“世人为何觉得夕阳美?不再刺目,也快落了。”“太阳升到最高,也该落了。”类似这种说太阳快落的台词还有好多,看的时候就有疑问,老是看太阳落不落干嘛?后来,才反应过来,这些台词都只在说一个事情:“如日中天,就是中午的太阳,盛则盛矣,终究是要落下的!”这些台词一语双关,太子说的时候指的是迟迟不肯退位让贤的“圣人”和权侵朝野的林九郎,说他们是即将落下的太阳,而自己则是正在升起的朝阳。而狼卫说出来,是指现在繁盛的长安城终究会衰落下来。
《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处处都是伏笔,剧中用几句台词就指出了人物的悲欢离合,家族更替,更指出了整个盛唐的兴衰。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也都在剧中出现,若不留心,根本留意不到历史人在剧中的“改头换面”。可以说这部剧非常的良心了。
2.长安十二时辰
8月12日,热播一个多月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迎来大结局,千万观众一起经历了一场盛唐时期的传奇故事。
《长安十二时辰》改编自作家马伯庸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唐朝上元节前夕,长安死囚张小敬与靖安司司丞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该剧的剧情也逐渐达到高潮部分,对于整部剧幕后黑手的探讨也愈发激烈。
周一围饰演的龙波曾经备受怀疑,可最终在大结局前提前下线,暗示了幕后黑手另有其人。今日,《长安十二时辰》收官。
最后的幕后主使也揭开谜底,竟然是一个小小的户部八品小吏徐宾,而他设计如此大的一个局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能成为理国功臣。在大结局中,张小敬与圣人一起见到了徐宾。
最初张小敬并不相信徐宾一手策划了这么一场阴谋,直问他是替谁顶罪。而徐宾则回答道:“我今天站在这里,就是要让那些看不起我的人知道,我是个理国的能臣,也让他们知道这些我一个人又是怎么做到的。”
3.长安十二时辰时辰划分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从名字到解释,都遵循着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切合万物在一天里的状态。
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具体划分时间和解释如下:子时(23时至01时),名曰「困敦」——混沌万物之初萌,藏黄泉之下。
丑时(01时至03时),名曰「赤奋若」——气运奋迅而起,万物无不若其性。寅时(03时至05时),名曰「摄提格」——万物承阳而起。
卯时(05时至07时),名曰「单阏」——阳气推万物而起;辰时(07时至09时),名曰「执徐」——伏蛰之物,而敷舒出。巳时(09时至11时),名曰「大荒落」——万物炽盛而出,霍然落之。
午时(11时至13时),名曰「敦牂」——万物壮盛也。未时(13时至15时),名曰「协洽」——阴阳和合,万物化生。
申时(15时至17时),名曰「涒滩」——万物吐秀,倾垂也。酉时(17时至19时),名曰「作噩」——万物皆芒枝起。
戌时(19时至21时),名曰「阉茂」——万物皆蔽冒也。亥时(21时至23时),名曰「大渊献」——万物于天,深盖藏也。
4.《长安十二时辰》主要讲的什么啊
《长安十二时辰》是古装悬疑剧,拍摄风格接近电影,所以色调较浓。
故事讲述张小敬出身行伍,后受任为主管侦缉逮捕的官差“不良人”,长期协调维护地方安全工作,但却因违法被关押于狱中。负责长安城治安的靖安司发现了混入城内的可疑人员,由于张小敬对事发地点人事与地理的熟悉,靖安司特例委派张小敬戴罪立功、侦破此案。经过张小敬的一番调查,发现敌人的阴谋是为了在上元节晚上的集会中制造混乱。距离上元节花灯大会只剩下短短的几个时辰了,张小敬必须在上元节花灯大会前抓住搞破坏的刺客。在调查与追捕中张小敬还发现靖安司中竟然有敌人的内应,在一次次的斗智斗勇中,张小敬终于在最后关头揭穿了背后主谋,阻止了破坏的发生,解救了长安城里的黎民百姓。
5.长安十二时辰狼卫
电视剧中狼卫是指“偷渡”进城搞破坏的危险人物,是西域突厥部队的称号。
剧中突厥狼卫暗中潜入长安,试图实行“阙勒霍多”计划,而靖安司李必和囚犯张小敬需要联手在十二个时辰内消灭狼卫,令长安转危为安。不过真正唐朝历史上并没有突厥狼卫,这是小说中杜撰出来的词,只是给西域异族中侵犯长安的一类人的统称。
《长安十二时辰》是由曹盾执导,雷佳音、易烊千玺领衔主演的古装悬疑剧 。该剧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唐朝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长安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
电视剧主要讲述了出身行伍的张小敬,后受任为主管侦缉逮捕的官差“不良人”,长期协调维护地方安全工作,但却因违法被关押于狱中。负责长安城治安的靖安司发现了混入城内的可疑人员,由于张小敬对事发地点人事与地理的熟悉,靖安司特例委派张小敬戴罪立功、侦破此案。
经过张小敬的一番调查,发现敌人的阴谋是为了在上元节晚上的集会中制造混乱。距离上元节花灯大会只剩下短短的几个时辰了,张小敬必须在上元节花灯大会前抓住搞破坏的刺客。
在调查与追捕中张小敬还发现靖安司中竟然有敌人的内应,在一次次的斗智斗勇中,张小敬终于在最后关头揭穿了背后主谋,阻止了破坏的发生,解救了长安城里的黎民百姓。
6.《长安十二时辰》中哪句台词你看了以后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长安十二时辰》持续热播,除了紧凑的情节扣人心弦,服饰演员等各种精湛,其实本剧还有一大亮点,其中很很多台词能让人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耐人寻味,提升自身思维。下面我来举几个例子。
“年轻人总是不懂得一个道理,话不是说出来就有用的,要看听话的人愿不愿意听。”这句话其实很精辟,因为不管是在古代的朝政上还是现代的职场上,他其实时时刻刻的提醒着人们,信任到底有多重要。
你可能会想要告诉别人某件事情,希望他能提升自己,但是若是被告知的人并不愿意接受,那么说再多都是于事无补的。
“大鹏展翅九千里,它看不见地下的蝼蚁。”真正厉害的人不会去计较那么多,或许很多人总是打脸充胖子,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资本,但是往往有实力的人都是低调的,他们对这样的人是看不上的,就像是地上的蝼蚁,根本不值一提。只有自己厉害了,才能够展翅高飞,与其纠结一些琐事,不如不顾一切的提升自己,将别人都踩在脚底下。
“人性从来都是趋利避害,可以背叛忠义仁德,但绝不会背叛利益。”在利益的面前,人性会展现出最透彻的一面,没有谁会为了道德底线而去违背自己的利益。人类是自私的,尤其在这个利益至上的时代,大家都只顾自己。为了利益可以放弃一切,哪怕是去伤害他人。
这部电视剧里其实还有很多经典的台词,这就像是一个人性的屠宰场,让人觉得格外现实。